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和方法-诗词古韵,就算写的很好,可是的阅读量还是很低,有没有方法让更多人来阅读?

诗词古韵,就算写的很好,可是的阅读量还是很低,有没有方法让更多人来阅读?

其实,好的诗词从来都不乏读者。真正的爱好者,对优秀的古韵诗词也从来都是趋之若鹜的。因为从作品中,读者能感受到独有境界和心思。

但是,话又收回来了。由于社会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长时间的对中国的文化中的瑰宝——诗词歌赋的传承和育化都不怎么重视,以至于出现一代代的人好多对之不甚了了。这何尝不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忧伤,甚或说,是炎黄文化思维方式的一种困境……

所幸的,庙堂上层也意识到“瑰宝”不可弃,文化自信为第一,这也是重构民族精神魂魄的起点和基础。因为无论国家、民族或个人,没有文化层面的自信和认同,终将什么都不剩——亦如其它三大文明的消失一样。也可以说,也就是说,没有文化自信,所谓的自强、自立和自尊,都不管过是滚滚红尘中狗苟蝇营的自我标榜罢了,何谈自由之思想,文明之精神?

当然,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经典的诗词歌赋,肯定要继承发扬的,对所谓的糟粕,比如禁锢思想、泯灭人性的一定要抛弃的。

最后,回答题问:

其一,可以社团化或组织化,积聚同类通过活动或比赛渲染;

其二,移动化联网化碎片化,通过可能的途径,对古诗词歌赋趣味化生活化解读;

其三,教育导向,在不同阶段都不遗余力的营造或培育一种氛围,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浸染,这才是持久之根本。

最后,必须有好的作品,这才是标的物和核心的价值锚点。

总结陈词:这活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是种信念、修养、精神和意识的“偏虚”层面的东西,但绝对有利于正面“三观”养成的养料,也是个长期的过程,甚或终身不怠……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好的诗词,知,或不知,她就在那里~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学文案

古代诗词名家的小故事-古代有哪些好玩的故事?

2021-9-6 22:40:32

文学文案

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研究-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2021-9-6 22:40: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