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研究-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对于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有什么收获感悟?

1987年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出版。林庚先生在序言中说:“人之会心,或囊括宇宙,或隐于针锋,灵犀脉脉,若相问答。行霈为学多方,长于分析,每触类而旁通,遂游刃于群艺,尝倡边缘之学;举凡音乐、绘画、宗教、哲学,思维所至,莫不成其论诗之注脚。本书上编盖由浅入深,沿波以探源;下编则青山历历,峰峦自见。仿佛两条坐标轴构成一幅坐标图,交辉映照,互为表里。话固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譬喻又总是跛足的,不知其可耶非耶。多年来行霈时叩我柴扉,每纵谈终日,乐而忘返;盖习以为常,亦性之所近也。”

书中写到: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构思的规律奥妙在‘神与物游’,也就是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

“艺术真实不能离开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对于生活死板的摹拟,永远不能成为艺术。只有反映了事物的神,也就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点,才能达到艺术反映生活的目的。形,是表面的,神,才是本质的。”

书中对李白,杜甫的诗见解独到,精确概括 “李白写诗往往在应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袁先生的诗歌艺术研究,最爱从诗歌的意象入手,由意象到意境再到风格;而又往往以史学思维的角度探讨一个诗人诗风的来龙去脉,又运用多种影响因素对现象做广义的文化学解读。《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这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启发性,是诗歌艺术研究领域内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


要理解古诗词的内含和意象,需多看有注解的古诗词,必须从文字上充分了解诗词语言特殊的表意功能,要感会诗词语言的形象,还要体会诗词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的"袅袅"指很长而微弱的样子,刑容风。秋风一吹,木叶掉下来了,引起湖面微波荡漾。他为什么要写这两句?因为你要想看得远,必须是没有东西遮住你的双眼,才能达到远望。在当时就有人粉刺屈原,说过这句话,屈原叫河水淹死活该。你知道是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学文案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和方法-诗词古韵,就算写的很好,可是的阅读量还是很低,有没有方法让更多人来阅读?

2021-9-6 22:40:41

文学文案

描写古代陵墓的诗词-古代坟墓诗词怎样写的?

2021-9-6 22:40: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