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古代战争诗词-古代通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古诗?

古代通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  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  眼巴巴地盼望南宋军队一年又一年!  [解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一个秋夜里,天快亮时,走出篱笆门,碰上一阵凉风,眼望北国河山,不禁感慨万千。将晓,快要天亮了。篱门,用竹条编织的门。迎凉,遇到一阵凉风。也有解为乘凉的,不妥,因为“秋夜将晓”,秋季天气转凉,不是乘凉之日。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宗光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学文案

有趣的古代诗人古诗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词是如何被当时的人所知晓并传播的?

2021-9-6 22:58:16

文学文案

丁香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义-丁香在古代诗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2021-9-6 22:58: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