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女子赏花的诗句?
1、《北陂杏花》——宋代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
2、《日日》——唐代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3、《菩萨蛮》——唐代温庭筠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译文:雨后天晴,夕阳斜照,红杏枝头虽已零落衰败,但清香如故。
4、《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5、《秦楼月·楼阴缺》——宋代范成大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译文: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
描写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诗词有哪些?你最喜欢的作者是谁?
我喜欢作者是(唐代)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即香溪。杜甫当时住在夔州白帝城,荆门山和昭君村有数百里之遥,本来诗人是看不到的。但是,诗人登高远望,想象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起句从“地灵”说“人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个“赴”字传神地写出了三峡的雄奇景观,气势恢宏。有人提出质疑:如此有气势的起句,只适合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不协调!清人吴瞻泰指出:“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诗人用英雄之笔写红颜佳人,郑重有力,更增加到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命运多舛,可圈可点之处太多,诗人聚焦她命运的转折点,从出塞到葬于青冢,寥寥几笔就写尽了她的悲剧人生。“一去”说明无回,“独留”暗指孤独。“紫台”、“朔漠”、“青冢”、“黄昏”,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生动的画卷,在胡地漫漫黄沙中,昭君孤冢的一点青青之色,引人注目。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直言昭君之恨。汉元帝昏聩无道,凭画识人,昭君国色天香却不被人知。昭君远嫁塞外,去国离乡,孤独赴死。诗人想象昭君之魂在夜月返回故土,以慰故国之思,更现昭君怨恨之深。
最后,诗人感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自今从仍作胡语的琵琶声中,分明还听得出曲中的怨情。
杜甫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以咏史为题,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昭君的泪中也有杜甫的泪,昭君的寂寞也是杜甫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