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古建筑遇上古诗词,是怎样的一种美?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张继刚从长安赶考回乡,这次依然是名落孙山,心里十分郁闷。天黑了,今晚就暂且在姑苏城外,寒山寺附近的河滩渔船上对付一晚吧。
诗人想起了许多往事,自己空有一腔才华却报国无门,辗转复辗转,一夜无眠,索性走出舱外,只见远处天际边月亮已西沉,寒鸦发出数声凄厉的鸣叫,这又惊扰了谁的美梦?我整夜的无眠啊,清早满天的霜笼罩着大地;江边的枫,江上的渔火,可对着满腔的惆怅怎能入眠?朦胧中仿佛听到夜半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飘荡到客船里来了……
这便是蜚声海内的《枫桥夜泊》。我们真的要感谢诗人的那个不眠之夜啊,他给我们留下了这美丽的千古诗篇。我们也真的搞不明白,是张继成就了寒山寺,还是寒山寺让张继青史永流传?我是觉得古建体现的是凝固的美,而诗词则是流动着的情,是诗人灵魂的升华。当古建遇上古诗词,二者便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就像一对热恋的情侣,那种感觉,那种美,恐怕再华美的辞藻都无以言表的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斯人已逝,但他留下的经典诗篇会陪伴着绝美的寒山寺,流传千年,万年,直到永远。
诗词中与建筑有关的诗句?
诗句: 如跋斯翼,知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 飞”这是《诗经》中描写周代宫殿建筑的诗句。在古人心目中他们非常自然地把建筑造型与飞禽联系在一起。 阿房宫赋 杜牧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像《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中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还有《念昔游三首(其一)》中的“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这都表明杜牧对佛教建筑是颇为欣赏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杜牧 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念昔游三首(其一)》·杜牧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