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中国古代诗词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这得要先说它是通过什么渠道发表和流传的,如果没有发表就根本谈不上流传和传承。其实,中国古代诗词的发表和流传主要的经过是这样的:其一,呈示和寄赠。这是古代诗人普遍采用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还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其二是投谒名流。古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得意之作献给当时名流,以便广为流传,这便是所谓“行卷”的方式。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诗就是献给当时闻名诗人张籍的。其三就是即席赋咏。如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宴席上赋咏酬答。李商隐《七月二十九崇让宅宴作》也是即席赋咏之作。其四,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名胜古迹、渡口、酒店、名山大川都是古代诗人题诗的好地方。如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几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其五,“诗板”题诗。设立“诗板”的多是当地县令、寺观主人等,他们请路过的著名诗人留下诗篇,然后挂起来并大加宣扬,其目的是为本地、本寺观增光添彩。更有趣的是道士诗人唐球把自己写的许多诗装进一个大瓢里,放入河溪,以便让更多的人得到他的诗。深禁宫中的宫女们还在红叶上题诗,随御沟流水传出禁宫,抒发她们的苦闷。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诗词得以流传,跟以上作法是分不开的。
有关“考试”的古诗词有哪些?
1、唐·元稹《自述》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2、宋·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3、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5、唐·张籍《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6、唐·孟郊《豋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唐·袁皓《及第后作》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 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嶮津。
8、唐·常建《落第长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