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描写母亲思念远方孩子的古代诗词?
第一当推游子吟
1,《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3、《游子》唐代——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4,《元日》 北宋——王安石
岁岁爆竹声中辞 ,年年烟花影里回 。
梦里故乡慈母泪 ,滴滴穿石盼儿归。
5、《十五》北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6、《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7、《别老母》清代——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古代有哪些关于诗人被贬的诗词?
悟空提出古代有哪些被贬的诗词?
笔者认为,古代有很多,因为许多诗词人都有被贬的经历,自然能从诗句窥探出来一二。若非要以诗词中读到贬字才算被贬诗词的话,那可能是望字生意,太小儿科了。一般诗人词客也不会如此作诗。但也有特例,譬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其中就有贬字在诗句中。但绝大多数都是含蓄表达着被贬的心情。
我想说一说咱家乡古人的被贬之诗。
张孝祥(1132~1170年),字国安,号于湖居士。他是南宋著名词人。1154年,他高中状元,出任镇东节度判官。但因上书为岳飞伸冤遭到秦桧陷害,其父被打入监牢,而自已则被贬回乡。在这期间他作了一首《蝶恋花 于湖》
恰似杏花红一树,
捻指来时,结子青无数。
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
春到家山须小住,
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
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
这首词看起来是在写景,其实掺杂着词人的心情。首先是杏花红灿结子无数,然而漠漠的春阴笼罩着天空,缠着柳絮,可见心情是多么的不爽。好端端的春色被风雨破坏了!这不是含蓄表达自己的处境吗?下阙写到春到家山须小住,意思但愿这次被贬是短暂的,使召回的春景将很快地到来。最后两句是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意思美好的春景一定许应我的愿望。事实也果真如此,1155年秦桧去世,张孝祥重新被朝庭召回启用了!
我为什么要去说张孝祥呢?因为张状元确实值得一书,他为家乡做了一件大善事,就是将他词中所写得绕院碧莲三百亩的花园捐出来了!现在芜湖镜湖公园,就是在他捐出的私家花园上建成的,原名陶塘。清朝诗人黄钺,作于湖竹枝词(其一)
升平桥畔状元坊,曾寓于湖张孝祥。
一自归来堂设后,顿教风月属陶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