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座城市古诗中提的最多?
长安!
至少有一千个诗人在诗里写过“长安”这两个字。唐朝有600多位诗人写过长安的诗句,宋朝有1500多人写过带有长安的诗句。
仅以诗句而论,辛弃疾一人就贡献了20次,杜甫24次,苏东坡41次,李白33次,陆游67次。
仅以标题而论,带“长安”二字的诗题就有将近600首。
如果再加上阿房宫,未央宫,长乐宫,大明宫,大雁塔,终南山,华清池,曲江,青楼寺,钟楼鼓楼,灞桥,慈恩寺,杜陵,渭桥,再加些那些帝王的陵墓,几万首涉及到长安的诗句肯定没有问题。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只要你听过的诗人,没有人没写过“长安”!
古代的诗人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或侵蚀,因此,长安在他们眼里,是首都,是朝廷,是国家。
所以“长安”两个字,不仅是地名,更是理想,亦是抱负,甚至是执念。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是稼轩的愤慨。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这是白居易的深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李太白的古调悲歌。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这是杜甫的家国伤痛。
“梦里都忘两鬓残,恍然白紵入长安。”这是陆游的执念和伤心。
“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这是苏东坡的远望怀思。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这是李清照对故国的追念。
长安,在古诗词中,不仅仅是西安那座城市,而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家国情怀。
汉人,唐人,宋人,明人
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长安”
哪个地方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在古代诗词中,能够频繁出现的地名,其实也说明了它的繁华和当时的地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有长安、洛阳、扬州、南京(金陵)等。比如,西安(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古代建都最多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经济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同时也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西北望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总为浮云遮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等!
再者便是洛阳,洛阳市周朝的国都,同时也是后来朝代多次建都的城市。比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像这样的城市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的,还有扬州、金陵、杭州等,因为有了城市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便也寄予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尽情书写。也正是有了文人情感的真情流露,也通过城市的描绘表达出来。它都代表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