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关于“酒”印象深刻的诗词?
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源渊流长,酿酒技术炉火纯青,中原一带可以说是酒的故乡。杜康酿酒被后人尊称之为酒的鼻祖。酒,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时不时整上两口,有人闷头大睡,有人兴高采烈。有人装疯卖傻,有人飘飘欲仙。饮酒之后的人们可以说是花样百出,难以形容。
古代文人骚客饮酒是一种雅兴,带酒的诗篇保留和传承下来的是汗牛充栋,不计其数。诗仙太白若没有酒,估计其创作数量及质量要大打折扣。还有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一代英雄曹孟德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博从媒体上看到我们的留学生与欧洲留学国的商人激辩有关中国人不会造葡萄酒一事。那位留学生因为平时喜爱祖国传统文学诗词,用一首唐代进士王翰的七言绝句《凉州词》回击对方,原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诗一开头就点明了早在中国唐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熟练地用葡萄酿酒了,那时的欧洲国家还在菇毛饮血呢!
当然了,还有两首以同一标题即:《清明》的七言绝句对本博印象深刻,这两首诗一是唐朝被后人尊称为小杜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清明时节看到人们上坟祭祀先人,气氛极为凄凉,为了消解愁闷就要喝杯酒了。
另一首《清明》是北宋一位叫王禹偁的人所作,此人官至 知制诰。该诗如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反映作者被贬官之后的遭遇,清明时节,别人踏青吃酒,采花插柳,而自己从邻居那里借来灯火,读书从晚到天亮,好不凄残与悲哀。
酒是人们生活的点缀品。民间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也就是说现代人亲朋好友相聚,只要吃饭,哪有不喝酒的?只是因驾车和公务在身的人慑于法规,只好忍痛割爱吧。
对于饮酒的人而言,会喝者喝出的是美味,是一种享受,能喝出仕途,喝出金钱,喝出友情,喝出……。而不会喝酒的人,喝出的是苦涩,喝出的是病体,喝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喝出自己早见阎王。
总之,酒本身无错,酒是一种商品。不管会喝与不会喝的人,都应有所节制。俗话说珍酒美味也不可多用,适可而止。(2020/06/21)
关于祝酒的诗词有哪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出自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其一,饮酒唱歌吧,人生还有多少岁月!譬如早晨的露珠,转瞬即逝,人的一生逝去的岁月已有甚多。唱歌应当激昂慷慨,忧愁的思绪却难以忘记。如何解除忧愁呢?唯有美酒。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请饮酒,杯不要停。我来唱一曲,请你们侧耳倾听。钟鼓馔玉算不上珍贵,只愿长醉不愿醒。古往今来的圣贤都是默默无闻,唯有饮酒的人千古垂名。昔时陈思和王曹植在平乐宴饮,喝酒上千纵情肆谑。主人为何言钱少,只管买酒与君共饮。
五花马,名贵的裘衣,呼唤小儿拿去对换美酒,和你们一起消除万古的愁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会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地上就不会有酒泉。天和地既然都爱酒,那么我爱酒就不会有愧于天。我听说酒清似圣,又听说酒浊如贤。贤圣既然已被我畅饮,又何必拜求神仙。三杯酒通往大道,一斗酒合乎自然。已得知饮酒的乐趣,就不要说给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