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剪头发?
古代人都是留胡子的
古人一般从成年开始留胡子,成年的标准在朝是不一样的,汉朝是16岁,唐朝开始是18岁,后来改为22岁。留胡子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家道义是不该剪的,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一背子不剪头发也不剪胡子,留的拖到地上。所以古人的习俗是,胡子和头发不能没来由的随意破坏,但日常修剪和梳理是可以的。
那就可以用剪子之类的了
在古代,男人有留胡须的习惯,胡须长得好,修饰得好,是美男子的一个特征,故古代常有“美髯公”的称呼。染胡须如同今天染发一样,起着同样的效果,于是古代男人染胡须的风俗就出现了。
早在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中就有“近来年少轻前辈,好染髭须作后生”之句。可见在唐代就有染胡须药品,人们就有了染胡须的习惯。
到了明代,有一个名叫陆文量的到北京来,有人把染胡须的方法告诉他,他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染将纷白媚娇红,祗畏痴心笑老翁。五色任生当顺受,二毛何况世人同。”
古代人剪不剪头发,从小到大都不剪的话岂不是得有一两米长?
谢邀
古代人是不剪头发的。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头发是父母给与的,剪发为不孝。但是问题来了,头发长期不剪,越长越长怎么办呢?就打“发髻”,即把头发盘起来,再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再别一根木棍即可。发髻是普通百姓的束发方式。有官职的戴发冠,将头发束在发冠内。直到清朝,人们就不再打发髻了,改为了梳辫子。
也许有人要问,史书记载说汉代开始就有理发行业了,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理发不是剪发,是帮着整理头发的,顶多把发际周围的头发剪一剪,上面的头发是不能剪短的。
最后说头发到底能长多长?头发也是有生命期限的,一般头发一个月长约1.2厘米,生长期为2——6年,一般头发长到长度50——60cm就会脱落。不是说头发能无限期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