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诗句中的典故和化用算抄袭吗?
就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我个人的意见:
适当运用典故和化用前贤的诗句,这不仅不是抄袭,而且是对原诗的推崇和光大。
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如果没有借用、化用又如何传承至今?又如何发扬光大?
我非常喜欢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等……,更着重品读“赏析、译文”部分。发现好多诗词名家也在借用名词名句,如李商隐、苏轼、毛泽东等等……
借用前人的精华名句,点缀自己的作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毛主席曾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学习到的优秀知识运用到实处,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有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不断的创新,才能进步!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光大我们的民族文化!!
古代诗词中获麟一词有何典故?
《春秋?哀公十四 年:“春,西狩获鳞。
”杜预注:“麟 者,仁鲁,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璀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鳞,之一句。”麒麟, 传说是一种璀兽,邦无道而鳞获,传说孔子自获鳞后中辍了《春秋》的写作。因用此典咏喻邦国无道或生不逢时。晋?刘琨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唐?李白“古风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