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古诗词中学习古人应对焦虑的方法?
说我自己。在某一段时间里,确有焦虑。作为一个50后,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回顾往事,有美好的记忆,也有难堪的际遇,而更多的是回想起难堪际遇,于是就有懊丧和悔恨,也就带来焦虑。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想来问题也全在自己,简言之就是俗话说的“替古人担忧”。
一是本来一些事情八杆子打不着自己,而自己却煞有其事的太把自己当回事,操闲心,瞎着急,诸如国计民生之类,尤其是上网浏览时看到一些是是非非,自己也跟着悲喜,甚至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进而也对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总有一种负疚感,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或义务。或是有一些事情与自己有关,但事情的好坏并没有自己的什么责任,但也是为此负疚乃至焦虑。
后来想明白了,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家也更没有把你当回事,你以为怎样怎样,其实人家好着呢!
这样一想也就一下子轻松了:不要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把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当回事,别人家用不着你去操闲心。
想来读古诗,屈原和苏东坡就很不一样。两人都是命运多舛,时运不济。屈原在庙堂饱受排挤,苏东坡落魄到开荒种地。
但是,屈原就不是很想得开,问天问地问自己,越问越悲伤越难过,最后沉入汨罗江与鱼为伴。
苏东坡之“东坡”就有来历,在黄州垦荒造田,晴雨无休。早先的朋友断了来往,写封信还担心连累人家。但苏东坡心态一直很好,身处窘迫之境,却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
每读苏东坡都会有新的感受,最受启发的就是,人生就是沉沉浮浮,尘世间本来熙熙攘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事看开一点,不要自己为难自己,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人生苦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