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巅峰-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作者在人生巅峰时刻的高光作品?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作者在人生巅峰时刻的高光作品?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虞世南,是一位跨越隋唐两朝的老臣,在隋朝就以文学书法造诣闻名,不过并不受隋炀帝杨广待见(虽然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是杨广的宠臣和著名“奸佞”,兄弟俩感情还很好)。到了唐朝,虞世南临老转运,基本得到了“帝师”级别的待遇。

他的皇帝学生是李世民。早在当皇子时,李世民即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而且是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到贞观年间,虞老爷子又进了凌烟阁,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爵至永兴县公——他年龄很大,没有战功,也没有治事之才,纯以德望文才做到这个级别,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传世文献当中,有一封字帖,是李世民自己临摹了王羲之的书法,交作业给虞老师看,虞老师的批注回复帖,可惜只剩了上半截。批注内容大概意思是“陛下你的临摹比原作还好(咳咳)。原文:世南伏奉三日诏,示陛下三日临王羲之书。伏以前时手诏比之,往往出逸少之奇踪,实臣安(下缺)

虞世南也有不少进谏事迹,李世民称赞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老爷子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后,李世民曾叹息“没人能跟我谈论书法了”,可见对其器重之深。而虞晚年这首诗《蝉》,虽然不如盛唐诗那么脍炙人口,也曾被某些名家选唐诗的版本列为全唐之冠,主要是因为所谓的“词句有身份”。

前两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是借蝉的外表形象,暗拟高级官员的衣冠特点,并营造一个清幽的环境。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含很自傲的定位,因为我学问地位高,所以声望值高,并不需要借助“秋风”这种外力。同时也可以视为对后进的激励:你们到了这个地位以后,就自然有声望了,不用太着力钻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学文案

古代爱国诗词经典-古代爱国诗词大全?

2021-9-7 19:44:46

文学文案

古代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2021-9-7 19:44: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