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薛暄有关描写清廉的诗词?
明代理学家薛暄在《从政录》中把为官清廉者划分为三个层次:“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
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意思是说。世上清廉的官吏有三种。有深明事理而不胡乱索取的;有崇尚名节而不随便索取的;有畏惧法律为保官位而不敢索取的。深明大义而不胡乱索取的,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行为,是清廉中最上乘的境界;崇尚名节而不随便索取,是洁身自好耿介之士,是次一等的境界;畏惧法律为保俸禄官位而不敢索取,是勉强被迫而清廉的,这又差一等了。这几句话向我们阐明了一个思想,那就是由于从政者的人生境界不同,在对清廉的追求上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