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修路怎么修?
从古到今,人们少不了的莫过于“衣食住行”,这其中的“行”,延伸一下就是路,我们知道现在的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材料、施工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但是在古代,先辈们的路是怎么样修的,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一、修路管理部门
古代修路,由六部之一的“工部”组织实施,据《光绪会典》卷58所载:“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以赞上奠万民。凡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障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百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饬邦事”。可见工部是主管全国的土木、水利、机械器物制造工程等事务。凡较大的工程如工价超过50两,料价超过200 两的,要奏报皇帝御批,工料银在一千两以上者,要请皇帝另简大臣督修。
二、修路材料
古代时期由于科技比较落后,各种材料的运输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所以古代的人修路,都是就地取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若是石山,那么附近的道路都是石路,修路材料肯定都是石头;山若是土山,那么附近道路都是土路,这样路面的土都是用工具进行夯实、砸实,部分地方还要使用熟土和米浆,将土烧一遍,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土路长草和被虫蚀;用米浆的话则可以使土砸得更加紧密结实,以保证修路质量。据记载,汉代开始人们就用土砖、瓦块开始修路,其主要材料也是用黄土进行烧制。
看样子古人修路,也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同时还有专门对应的施工方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描写“修路”的诗句有哪些?
1.《修路》[宋]陆游雨霪道坏困泥涂,木石纷然赖里闾。但使仅堪行便足,我无长戟与高车。2.《路》[唐]玄宝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3.《道》[唐]李峤 铜驼分巩洛,剑阁低临邛.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玉关尘似雪,金穴马如龙.今日中衢上,尧尊更可逢.4.《路傍曲》[宋]陆游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彼岂皆奇才,我独饥至夕.5.《虎丘寺路去年重》[唐]白居易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