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能够打胜仗?你怎么看?
因为他善于攻心。这是所有儒将的共同特征。儒家能打的其实并不多,其中王阳明,曾国藩算是个中翘楚。为什么王阳明会用兵呢?
一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智商高,有人说他的心学,其实原因很简单,人家本来就学过兵法。在明史里记载的很明确,而且是王阳明传的第二句就提到了: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王阳明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相比读书,他更喜欢学兵法。
二
那王阳明用兵的特点在哪里呢?攻心!我们来举个例子。
话说王阳明在山西剿匪的时候,有个土匪头子仲容让弟弟仲安诈降。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要么被骗,要么直接砍了仲安。王阳明呢?他选第三条路。
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每天带着仲安吃喝玩乐,逢年过节还给土匪送礼。仲容以为王阳明上当了,于是自己也带了几个人来诈降。
就这智商也跟王阳明斗?
对,王阳明是在将计就计。看见仲容来了,把他们一起引入祥符宫,好好地用酒食招待他们。盗贼喜出望外,更加放心。守仁请仲容留下观赏灯乐。正月三日举行合祀先王的祭礼,守仁在城门口埋伏了披甲士兵,盗贼入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剿灭了仲容。
剿匪如此,在跟宁王比划的时候,也是如此。排兵布阵,王阳明不是一流的,但是攻心,他一定是超一流的。当然也不可否认,他的智商,悟性极好,再加上心学加持,所以用兵如神。
你觉得历史上的武林高手上了古代战场以后能打胜仗吗?为什么?
我分享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吧,大家看完以后就可以判断了。
说是南宋开国年间,金国有位青年叫做坦夫,他的爷爷是当时金国的朝散大夫,父亲和岳父也都在金国朝中当差。不过即使如此,坦夫一家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也一直想要北宋复国,于是坦夫从小就练就一身武艺,到处行侠仗义,颇有威望。
1161年, 金国国主完颜亮发动对南宋的掠夺战争,后方空虚。趁此机会,坦夫号召了两千多名平时仰慕自己的小弟,跟随山东的耿京一起举起了反金大旗。然后没想到,耿京身边有个将领叫做张安国,此人早就被金国朝廷收买了。1162年,张定国趁坦夫南下联络南宋之际,发动叛变杀了耿京,整个起义军自然也就溃散了。
归途中的坦夫听到这件事怒不可赦,自行率领了五十多个人,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潜入了拥有几万大军的敌营,也就是叛徒张定国的居所。没想到最终还是触动了敌人,坦夫等人陷入困战。但即使面对数万人的围攻,坦夫一手如拎小鸡般抓住张定国往自己马上一放,一边左冲右突,无人敢进身前一丈,最终安全把张定国带出,并送到南宋朝廷。
坦夫还有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我国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那我们再想一下,像辛弃疾这种武功高强的人,上了战场,敌军首领的脑袋,怕是一个轻易就不能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