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考试的诗句?
1、《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名联谈趣》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4、《琵琶记》 高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5、天一生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6、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7、《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 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 似暖花消地,无声玉满堂。 洒池偏误曲,留砚忽因方。 几处曹风比,何人谢赋长。 春晖早相照,莫滞九衢芳。
8、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9、恐是孙山朝升落、雏雁凯归草再升。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如《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扩展资料科举的分类从考试内容上进行分析,清代科举较为完善地总结了前朝历代的科举标准,分为文、武两科,文科选取文官,武科选取武将,此外,清代由于民族原因也特别设置了翻译科;从考试级别上看,科举考试主要分为三级,分别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即资格性考试。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
悟空大师您好,关于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出题目由朝中翰林学士定题,监考官传达于举子的。”举子”史称读书优生,经过乡试,省试合格成为举子!才能上京考状元的!这个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的,一般题目都围绕中心以”治国之道,为策略。要求严谨,帖子外不露实名,事先点名进考场。文章优秀字体正楷为准则,考完等待录取!补充一下,到明代以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就比较容易!不过严重引起了举子们困惑。因为脱离社会现实变革。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题目大都以”工商皆本”明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提倡商业为优,农为次之,轻农重商的也不互合事实的!谢谢大师兄祝好早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