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古代诗词-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老让我想起北京卫视,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就想哭。

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学文案

关于秦始皇陵的古代诗词-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2021-9-7 22:00:36

文学文案

古代描写热恋中的诗词-每个热恋中的都是诗人,热恋前后你写过什么值得分享的诗句吗?

2021-9-7 22:00: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